close

很多年前,在某個週日早晨的教會主日後,有位媽媽 來到當時擔任司琴的我身旁。
她看著我,帶著驚訝的眼神說:「請問妳的司琴有特殊方法嗎 ?為何聽起來很不一樣.........」。
我心裡的OS:「不一樣 ?是哪裡不一樣呢?」。她大概看到我不解的表情,覺得應該要再解釋一番,
於是,我們有更多的交談,她也再次表達前來找我的目的及「訴求」。

她有位女兒,當時是高中生,學琴一段時間了,媽媽覺得她只是乖乖地上鋼琴課,但似乎沒有很投入學音樂這件事...
那個週日的早晨,她帶著女兒一起在那場聚會當中。


當時媽媽跟我說:「妳的司琴感覺像即興演奏,自由流暢,很感動人,而且妳很投入,好像也沒按照樂譜在彈,
請問妳是怎麼辦到的?有特殊方法或是技巧嗎?」
這個問題,我還真不知如何回答呢 ? 而且從那位媽媽的問題,不難發現,她 是懂音樂的.......
我笑笑說:「其實,沒有什麼特殊技巧ㄟ,就只是按著自己的感動,詮釋一首曲子,樂譜只是參考。」

緊接著,媽媽說:「請問妳有收學生嗎 ?我想讓我的女兒跟妳學琴,學習如何詮釋一首曲子,可以感動人。
但,只學一個月,因為之後我女兒就要出國唸書了.........」

啊 ? 什麼 ?只學一個月? 說真的,教琴生涯中,還第一次碰到這種事 ,要答應這種請求嗎?
答案是 : 我答應了那位媽媽的請求,收了這個只來一個月的學生。

女孩開始來上課了,她學琴超過四年,其實已經有一定的程度,我選了幾首曲子,她也彈得熟練。那要來學什麼 ?
媽媽期待的「好好詮釋一首曲子」,「像老師一樣投入」,「讓人聽了可以感動」........ 
請問:這容易嗎 ? 當然不容易。因為把每個音符「正確」彈出,跟把每個音符「活化」到帶出情感是兩回事。
並不是 彈對就等於彈好,這也是許多學琴的孩子會碰到的問題,彈熟就交差了,曲子詮釋這件事就再說吧!!

一個月只有四週,前三週,媽媽都陪女孩來上課。在每次的上課過程中,我盡可能地引導女孩放鬆心情,進入旋律當中,
甚至在肢體上,都希望她能隨旋律適時擺動,進入情緒。但,熟悉度沒問題,旋律中卻感覺不到生命力。
仔細觀察,發現這孩子,不管如何引導,都無法放鬆自己,三個禮拜,見面三次,我總覺得她有著憂鬱的神情,而且從未看過她的笑容..

到底問題出在哪? 她為何無法「活化」音符,賦予曲子生命力,隨著音樂進入情緒呢?
程度有待加強 ? 少了些天賦 ? 無法領受?我講的她聽不懂 ? 過度緊張 ?我認真的思考及研判所有的可能性......
就在第三週 課程結束時,忘了用什麼理由,總之,我跟女孩的媽媽說:「下週最後一次上課,可以讓女兒自己來上課嗎?」

果真,我找到使孩子無法放鬆的原因了........
我個人認為,家長的陪伴,多半會讓小孩不自在,造成壓力而阻礙了「自由發揮」。
猶記,這女孩的最後一堂課,放鬆心情下,漂亮的詮釋所有的音符,跟著律動進入情緒,我聽見她的音樂帶著生命力,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。
就在那天,小玫老師見到女孩 難得的燦爛笑容........


 

my piano.jpg

 

 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自由即興 生命力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玫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